民生证券:A股“跑赢”行情的新高度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川阅全球宏观

  随着今天开盘沪指突破去年3674的高点,如何看待后续市场的共识搭建和流动性汇集?我们认为这一轮A股在新高度下亦有新境界,尤其体现在如下三个“跑赢”层面:

  首先是在“性价比”上跑赢了历史,在上涨中越来越多地散发着成熟市场的“从容和自信”:集中体现在低波动、低回撤。少了以往的急涨急跌,波动可控下有了更好的板块轮动、赚钱效应,以及更多“调整买入”(buy the dip)的信心。

  其次是在与经济的“赛跑”中脱颖而出,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定位:经济要“回升向好”,资本市场要“回稳向好”。截至二季度,股市同比增速已连续四个季度跑赢经济增长,这也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。

  第三则是我们期待着“跑赢”美股。回顾今年以来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诸多压力,A股4月以来的这波”慢牛”行情如能延续,也是对7月政治局会议“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”的践行。

  我们在报告《股市跑赢GDP:分析框架和中外镜鉴》中,引入实际GDP和通胀的二维框架,在“量升价降”的变革时期或者“量价齐升”的上升时期,股市上涨的概率更大,也更容易跑赢GDP增长。而国内股市行情若想持续,通常路径有两条:一是走“量升价降”的科技新质“慢牛”路线;二是加速走出通胀疲软期,走经济复苏、风格切换路线。具体来看:

  我们构建以一个简单的框架,将名义GDP分解成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两个方面,分别对应着经济中的实际产出和通胀因素,理论上二者的不同组合对应着不同的经济情景(详见报告《股市跑赢GDP:分析框架和中外镜鉴》),我们发现:

  当出现实际经济增速上行,GDP平减指数下行或者保持的低位的时候,股市跑赢的概率更大、持续的时间也更长。比较典型的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大发展的阶段,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股市连续跑赢纪录,又如21世纪初日本的小泉改革,供给端推进民营化、推动科技和知识产权立国,金融端集中处理不良资产,虽然通胀不强,但是依靠出海等渠道,经济增长企稳反弹,股市也持续跑赢经济。

  但当出现经济处于供需双弱或者类滞胀的阶段,股市相对经济跑出超额的难度大幅上升。这一点从欧洲、日本的经验中可以看出。

  当然中国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,在相对不长的历史里,经济减速、通胀偏弱的阶段不时会出现股市异军突起的行情。比较典型的是1999年至2001年(以下简称1999年),以及2014年至2015年(以下简称2015年)。

  两者在宏观上最大不同之一是前者逐步走出了通胀疲软期——2000年开始,GDP平减指数转正,股市行情得以切换和延续;而后者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释放——经济增速在2015年第四季度破7,平减指数转负,股市最终回落。作为当前的参考,前者可能是正面案例,后者则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。

  不同宏观环境下的行业板块的表现不尽相同。1999年整体经济还处于CPI同比为负的情况下,比较典型的是“519”行情,表现最好的是金融服务板块,其次是“科技股“集中行业,包括信息设备、信息服务、电子等。而到了2000年经济出现企稳反弹,表现最好的板块是建材、石油石化、农林牧渔、休闲服务和有色金属。相较而言,2015年是普涨行情,排名前列的板块既有计算机、传媒等,也有建筑装饰、非银金融等传统行业。

  回到当前,未来行情持续的两种可能性:

  一是实际GDP回升、通胀保持低位的科技创新路线。借AI和新质生产力的东风,效仿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和21世纪初的日本,走供给侧和科技慢牛路线。

  二是实际GDP和通胀同时回升的周期复苏路线。宏观政策大发力,1年内再通胀压力明显缓解,板块从成长逐步切换至周期价值。

  今年上半年,中国经济其实出现了“量增价降”的苗头——尽管通胀偏弱,但上半年经济增速企稳。而从当前的政策倾向和节奏来看,第一种情形可能更符合政策的偏好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。

  风险提示:未来政策推动不及预期;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;外部风险扰动下资产波动加大。

阅读全文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