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上海证券报·中国证券网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(记者 霍星羽)8月25日,有色金属板块多股股价上涨。消息面上,上周五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声,暗示美联储仍可能在未来数月降息,称美联储对降息持开放态度。对此,市场解读为“放鸽”,美股、美债大涨,美元应声下跌。专家认为,美联储降息预期使得美元下行,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获得支撑。
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、经济学家景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鲍威尔的讲话立场偏鸽派。当前本就处于美联储降息周期,这一通道自去年就已开启。从年初至今,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较为明确,预计降息幅度较为温和,9月降息1次,12月再降息1次。
景川表示,降息周期通常意味着全球经济表现疲软。在降息落地前,市场往往会提前反应,呈现积极走势。这是因为降息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,对经济具有短期提振作用。
在景川看来,鸽派立场会对利率形成一定压制,导致美元走弱,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尺度发生变化,获得上升支撑。此外,降息预期会在政策发布前对资产价格形成支撑,一旦降息“靴子”落地,这种支撑效应便会消退。历史经验显示,降息后市场常出现短期高点,随后转入回落。即“利多出尽”,上涨动力随之减弱。
他表示,欧美国家的市场逻辑在于:降息并非由政府决定,而是市场力量主导的结果。在市场实际利率先行下降后,美联储的政策利率才会跟随下行。因此,降息是经济现象的结果而非成因。利率变化本质是资金供需关系的体现。借款需求减弱时,利率下降,需求旺盛时,利率上升。降息本身即是经济疲软、需求不足周期的外在表现。
景川表示,降息周期并不会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强。在利率与商品价格同步下行的环境中,实体企业利润可能因成本下降而阶段性回升,企业盈利改善将传导至员工收入增长,进而刺激消费与投资回暖。唯有实体企业利润实质性提升,才能为未来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。
文:霍星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