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邱思雨 记者 操子怡
8月15日,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《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、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(试行)》正式实施。根据新规,未取得3C认证的相关产品不得再生产、进口或销售。
当日,上海证券报记者实地走访上海虹桥火车站、虹桥机场、上海火车站等发现:机场内“禁止携带无3C认证充电宝”的提示随处可见;从火车站周边的数码档口,到路边的共享充电宝,基本都是取得3C认证的。
业内普遍认为,新规更加严格、规范,对行业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,包括全流程认证模式、企业分级管理在内的多项核心变化有望重塑行业格局,推动充电宝行业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。
3C认证成“标配”
在虹桥机场,“禁止携带无3C认证充电宝”的提示随处可见。虹桥机场工作人员表示,无认证产品可选择在机场快递点寄出。此前安检口充电宝堆积,目前机场拦截的充电宝也明显减少。
在位于上海火车站入口处的通道内,各类数码电子档口林立,不少店面挂着“充电宝售价45元”的招牌。据一家档口老板介绍,在6月底3C认证进入公众视野之后,消费者在购买时都会强调具有3C认证。
“现在都是有3C的,没有认证过的卖不了”“3C去年就执行了,现在市场上的都有”……多位商铺人士对记者表示。记者看到,柜台里的充电宝产品都有3C认证标识。
这些店铺售卖的多为知名度较低的品牌,很难在电商平台找到。例如,一家商铺向记者推荐的“叛逆者”充电宝,虽然包装显示有3C认证,不过记者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“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”搜索,显示该公司充电宝认证已撤销。此外,此前身陷舆论风波的罗马仕充电宝,虽在淘宝、京东等线上平台下架,但在部分线下门店仍有销售。
据悉,7月以来,3C认证充电宝销量持续增长,进入8月热度不减。另有商家透露,因当前获3C认证的电芯供应偏紧,部分品牌充电宝价格小幅上涨,以10000mAh容量产品为例,涨幅约10元。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,新规实施后,行业短期内将经历“洗牌期”。合规产品因认证成本增加而提价,预计涨幅为5%至15%。
对于此前充满争议的安普瑞斯(无锡)有限公司,企查查信息显示,7月22日,安普瑞斯控股股东发生变更,持股54.7437%的AMPRIUSLIMITED(安普瑞斯有限公司)变更为AMPRIUS(HONGKONG-2)LIMITED。且AMPRIUSLIMITED目前已解散。公司主要成员也发生变更。
四大核心变化重塑行业格局
“新规的出台旨在通过制度创新筑牢安全底线、遏制低价竞争,推动行业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。”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表示。
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称,新规有四大核心变化:一是完善认证模式,将移动电源、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纳入独立认证单元,采用“型式试验+初始工厂检查+获证后监督”的全流程认证模式;二是推行企业分级管理,依据工厂检查、质量抽检、信用记录等多维度信息将生产企业分为A、B、C、D四级,实施差异化监管,以此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;三是强化安全性能要求,强制规定使用符合GB31241标准的电芯;四是固化认证标识管理,要求认证标识永久固定在产品本体显著位置。
“新规在监管层面比以往更为完善,包括全流程认证模式等,这对整个产业而言是利好。”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其中,企业分级管理的方式比较新颖,这对企业能起到鞭策作用。A级企业所受监管相对宽松,D级企业的监管则严格得多,这会倒逼企业努力向更高等级迈进。”
墨柯认为,除产品认证外,充电宝回收问题也值得关注。“针对不合规产品,完善回收渠道须从消费者角度出发,提升回收的便利性,建议出台相关实施细则。回收体系要大面积铺开,例如在小区设置专门的回收点,以此保障消费者的便利性,若能配套激励措施则更佳。”
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认为,随着新规的实施,低价劣质产品将加速退出市场,单价30元以下高风险产品逐步淘汰,50元以上合规产品成为市场主流。谈及对充电宝厂商的影响,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表示:“行业发展格局将深度调整,合规成本结构性上升,单型号认证费用约2万元,生产线改造平均投入超5亿元,预计30%中小厂商将退出市场。”
一家充电宝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监管和企业自主提升,不断提高充电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,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。建立更严格的技术标准、认证体系和质量监管机制,不仅能保障消费者安全,也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信誉与可持续发展能力。”
在该负责人看来,后续企业将加快推进高功率充电宝的研发:“随着随身数码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,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等高功耗设备对外部电源的依赖日益增强,推动高功率充电宝的需求快速增长。同时,随着快充协议、智能电量管理系统及高能量密度电芯技术的普及,产品性能和安全性将持续提升。”